首页 > 教学总结 > 化学教学总结

用细节尊重感化学生教学总结

| usb3721 下载本文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用细节尊重感化学生教学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这3篇文章还不能满足您的需求,您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用细节尊重感化学生教学总结相关的文章。

篇1:用细节尊重感化学生教学总结

用细节尊重感化学生教学总结

从教十余年,虽非名师,却也自鸣算得一位令学生难忘的教师,我的做法是用细节尊重感化学生。

班主住、任课教师两种角色严格区分,尽力处好。这是首要前提。

作为班主任,内心要有“一视同仁、真诚待之”的理念。不管学生的学习优劣、行为习惯好坏、家境参差、男女差异……在任班干、编座位、各项奖惩上……都要平等、公正,尤其对后进生等弱势者,有些情况下更应多关注。曾经,我班有一学生,以前成绩优秀,却因迷恋网络游戏而中考落榜,且行为习惯差、思想性格怪异,到我班借读后,不仅旧错不改,反而每日多次迟到,(每天约共计一节课时间),甚至到了后来,上课、课后多次玩扑克。我经过无数次的各种方式说教、无数次的与家长联系、沟通,他方有所改观。我无法保证他能改好多少,但我真诚地、一视同仁地对他的关注终会在他成长中有巨大触动吧。

作为班主任,要学会俯身倾听学生的心声。要允许学生犯错与改正,对于孩子的错误,我们更要热情引导。我们不可只作高高在上的师长,需要时刻准备与学生谈心,了解其喜怒哀乐,把握其思想动态,力争成为其倾诉心声的知己。同时学生犯错是必然的,要正视并热情引导。记得,我班有一学生,初一、二年级时不爱学习,常闹出些动静引来教师、家长关注、操心。初三一开学时,通过与之交谈,我发现他人聪明、灵活,社会事务了解得不少,人的本质也不错,只是厌学,不愿受约束,故而令人头疼。于是我鼓励他以懂事的心态去尽力学习、生活、待人,并让他任班干。自此他焕发了少年的热情,学习也有所改观。虽时而有错,但我引导其自省并改正,他也能积极听取教导。

作为班主任,处理问题需就事论事,就人论人。学生最忌教师处理问题时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或新、旧账一块算。所以我们处理情况,需调查清楚,客观冷静,不可先入为主、眼光陈旧,以免误伤学生之心。有一次,我处理学生玩扑克事件,因有人事先通风报信,玩牌的人早散了,只留下扑克在黄某桌上,我问遍几人,都假装不知,黄某更是叫冤。我本来认定有“前科”的黄某一人承担罪错,以压众错。但冷静了一下,并通过一天的`仔细询问,终将“真凶”问罪,而黄某的“包庇他人不说真情”一条也受到我的批评。

真的呢,“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认可了我们的品性,他还能不自求上进吗?

近些年来,我日益感到:选择了教师职业,即选择着在谱写一曲“爱的奉献”。大爱无言,教师之爱闪烁于学生生命的每一时段;大爱无边,教师之爱波及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也许我们的爱细微而平凡,但细微处见真淳,于平凡中显价值。

我不否认班主任工作之艰苦,也不排除有金石不开的人,但“难”不正见证着我们可贵的努力吗?

篇2:用细节尊重感化学生的班主任感言

用细节尊重感化学生的班主任感言

从教十余年,虽非名师,却也自鸣算得一位令学生难忘的教师,我的做法是用细节尊重感化学生。

班主住、任课教师两种角色严格区分,尽力处好。这是首要前提。

作为班主任,内心要有“一视同仁、真诚待之”的理念。不管学生的学习优劣、行为习惯好坏、家境参差、男女差异……在任班干、编座位、各项奖惩上……都要平等、公正,尤其对后进生等弱势者,有些情况下更应多关注。曾经,我班有一学生,以前成绩优秀,却因迷恋网络游戏而中考落榜,且行为习惯差、思想性格怪异,到我班借读后,不仅旧错不改,反而每日多次迟到,(每天约共计一节课时间),甚至到了后来,上课、课后多次玩扑克。我经过无数次的各种方式说教、无数次的与家长联系、沟通,他方有所改观。我无法保证他能改好多少,但我真诚地、一视同仁地对他的关注终会在他成长中有巨大触动吧。

作为班主任,要学会俯身倾听学生的心声。要允许学生犯错与改正,对于孩子的错误,我们更要热情引导。我们不可只作高高在上的师长,需要时刻准备与学生谈心,了解其喜怒哀乐,把握其思想动态,力争成为其倾诉心声的知己。同时学生犯错是必然的,要正视并热情引导。记得,我班有一学生,初一、二年级时不爱学习,常闹出些动静引来教师、家长关注、操心。初三一开学时,通过与之交谈,我发现他人聪明、灵活,社会事务了解得不少,人的本质也不错,只是厌学,不愿受约束,故而令人头疼。于是我鼓励他以懂事的心态去尽力学习、生活、待人,并让他任班干。自此他焕发了少年的热情,学习也有所改观。虽时而有错,但我引导其自省并改正,他也能积极听取教导。

作为班主任,处理问题需就事论事,就人论人。学生最忌教师处理问题时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或新、旧账一块算。所以我们处理情况,需调查清楚,客观冷静,不可先入为主、眼光陈旧,以免误伤学生之心。有一次,我处理学生玩扑克事件,因有人事先通风报信,玩牌的人早散了,只留下扑克在黄某桌上,我问遍几人,都假装不知,黄某更是叫冤。我本来认定有“前科”的黄某一人承担罪错,以压众错。但冷静了一下,并通过一天的'仔细询问,终将“真凶”问罪,而黄某的“包庇他人不说真情”一条也受到我的批评。

真的呢,“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认可了我们的品性,他还能不自求上进吗?

近些年来,我日益感到:选择了教师职业,即选择着在谱写一曲“爱的奉献”。大爱无言,教师之爱闪烁于学生生命的每一时段;大爱无边,教师之爱波及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也许我们的爱细微而平凡,但细微处见真淳,于平凡中显价值。

我不否认班主任工作之艰苦,也不排除有金石不开的人,但“难”不正见证着我们可贵的努力吗?

篇3:用激情去感化学生的心灵(教学论文)

--一名语文老师的实践心得

涟水县保滩中学  孙承明

摘要:教师心中有真爱有真情,便会有不懈的内驱动力,这些真爱真情促使教师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超越,以便在教学中不断地燃烧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通过入情入理地富有文采地讲演,不断感动自己也去感染学生,从而创设教学佳境。

关键词:追求  学习  激情  燃烧  感染

正文:我的课堂教学始终在追求这种效果:教师激情洋溢,学生精神抖擞。因此,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似火的教学激情。只有老师倾注满腔热忱,才能对学生产生感染力和辐射力,才能完成我们肩负的使命。拥有了激情,才会鼓足生命的勇气,扬起远航的风帆,孜孜不倦地追求--顺境不自傲,逆境不气馁;成功不自负,受挫愈坚强。

我在十年的语文教学中,不断求索,不停尝试,发现激情是通往语文教学佳境的必经之路。

一、源头活水--不断的追求与超越

(一) 朴实的教师观

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应是心中有爱有情:有满腔的爱国热情,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样便会有不懈的内驱动力。

爱祖国。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虽灿烂辉煌,却也充满艰辛与苦难。然,正是华夏民族的不甘落后的精神和不懈奋斗的激情,成就了今天的新中国。今日的我们仍应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全心付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其主旋律就是忧国忧民,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作为语文教师应“以天下事为己任”,以教育为己任,在内心永燃爱国之火;钟情祖国语言文字,触摸民族历史与文化,传承兴国之热忱。

爱教育。窦桂梅老师说“没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任你教师用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也只是徒有其形,任你教师用再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以敬业务实的工作精神开拓、进取:立足于讲台,用新鲜的潺潺活水浇灌学生求知的心灵,奏响提高教学质量的凯歌;委心于课后,用灵动的智慧音符去弹奏学生的“心灵之乐”,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放眼于未来,用高洁的人格去默化学生的灵魂,铸就道德之长城!

爱学生。学生似一张纯洁的白纸,我们应用爱和智慧去描绘一幅幅绚丽多姿的图画,谱写一曲曲美妙和谐的乐章;我们应用热情之火点燃孩子们理想的明灯。不渴求名垂千古,流芳百世,但我们会骄傲地说:“我们的青春将在一批又一批学生的身上得到延续和永生!”

作为教师,我们应做好准备,倾我们所有,全力以赴。我们的梦想与学生连在了一起:学生是幸福的,我们就是快乐的;学生是进步的,我们就是欣慰的;学生是出色的,我们才是优秀的。只要我们热爱学生,即使是平静平和的,其中也必蕴藏着含蓄的激情,而这恰恰为课堂气氛奠定了深沉的激情曲。

(二)终身的学习观

汉韩婴曾写到“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初读时很是不以为然,可八年的从教生涯,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智慧应像泉水一样喷涌,思想言行都要做学生的榜样;学无止境,教育事业永无终点,作为教师必须要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超越。前苏联教育学家B.A.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必须要做到“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我牢牢记住这些警句,并竭力身体力行。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它本身也体现着文化。那么语文老师就是在跟文化打交道,要让学生沉浸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教师必须要有丰厚的内涵、开拓的视野。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懂得教学的常识,深知本学科的渊源,更应博览群书,不断探索自我。

薛法根老师说“语文课需要简单,需要深刻的简单,需要老师有深刻的底蕴,老师千万不要把简单的搞复杂,但同时老师也要付出自己的教学智慧。没有广博的阅读,没有底蕴来吸引学生,是不行的。老师的语言缺少思想,缺少个性,也吸引不了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首流动的音乐,随时都会有不确定的音符带来新的生成的乐章。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教学机智。灵动的教学机智,恰当的临场处理,会奏出精彩的乐章。课堂教学机智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平庸为高尚,但它不是天生的,它需要教师用激情用心领悟才能形成。拥有教育教学智慧的老师,才会将课堂演绎成丰富多彩的、变化多端的小世界。为此,教师一定要有丰富的智力生活,不断学习。前辈们有一个比喻“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我不太赞成这句话。因为这桶水总会陈旧,总有被取尽之时,而我们学过的东西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也已经束之高阁,大量的新信息、新知识要迅速掌握,因此,我觉得教师的学习必须如溪水长流,与时俱进。

窦桂梅老师说“怎样让我的激情永葆青春?我的回答是--读书。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拥有更宽广敏锐的心灵,而拥有了宽广敏锐的心灵,我们才能常常感动,常常饱含进取的激情。” 每当我松懈之时,总会想起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像薛法根老师所说“语文课应该是简单、朴实的。简单是一种教学中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来源于对学生真诚、真切、真实的爱;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来源于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 我于是就这样鞭策自己不断的追求与超越。

二、激情似火--燃烧自己

教师的教学激情是课堂气氛的营造者,是学生情感的点燃者。只有有了教师的教学激情,才会有学生的接受热情,才会有课堂上师生双方的物我两忘、如痴如醉的教学气氛。教学激情是一枚火种,而教师首先得燃烧自己。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能手“他们的教育素养从备课就能看得出来。他们是按照教学大纲、而不是按照教科书来备课的。他们仔细地思索过教学大纲以后,就把教科书里有关的章节读一遍。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把自己置身于学生的地位,用学生的眼光来看教材。”

我们苏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的内涵极为丰富:有的饱含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支柱--爱国主义精神;有的向学生展现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以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语言感染学生,启发他们珍惜人生最可宝贵的金色年华;有的展现斑斓多姿的民俗文化,让他们在平中有奇的描述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熠熠光辉;有的为读者提供认识世界的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等。课文大部分反映了人文的内容,无论写社会、写人物、还是写景物,无不倾注了作者的爱与憎,好与恶。而这些材料对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能起很大的作用。于漪老师说:“语文教师是育人的人,他必须帮助学生实现精神的充实、伸展与升华。”

因此我们的语文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课文的表层,而必须带领学生走进作品或显现或蕴含的思想高境中,引导学生在先哲先贤那一篇篇充满睿智的文章和一部部感人肺腑的作品中去感悟社会与人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实现精神的觉醒,灵魂的提升。而“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总是能‘缘文释道’,‘因道解文’,以文中内在的高尚思想、道德、情操拨动学生的心弦,可以既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和文中生命力,又受到文中情与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语文教师就是要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于漪老师说“教师在教一堂课时首先以坚定的自信、充足的知识储备、周密的课堂设计、全神贯注的工作热情为前提,对所授课程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并由此产生的.强烈的情感体验,然后通过语言、表情乃至动作引发学生的想象力,把他们逐步引入作品所规定的情境” 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上课之前必须饱满激情认真备课。

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教师如果没有真知、真理、真情绝不可能迸发教学激情,也绝不可能感染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听到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化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丰富的情感。” 我在备课时总被教材中的好文章所感染,好多时候都彻夜难眠。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我每读一遍,作者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拳拳之心,总让我感动不已,甚至为之流泪,而且这种感动总萦绕心际,而后弥散于全身的每一个细胞,使我不能自已的充满着解读和讲授激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能手知道的东西,要比学校里学习的东西多得多。” 因此我无论在备哪一课,都极其认真用心。同样为能上好本课,我在课前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以及与诸葛亮有关的诗文,并尽量把它们背上变成自己的东西牢记脑中。这样上课时,我激情飞越,精彩的讲演不仅感动了学生,也感动了我自己。

一篇好文章,一首好诗,都必然是作者情动于衷、言溢于表的产物。既是传世佳作,也必饱含深邃的思想、真挚的情感,语言必然既优美又富有感染力。教师备课时必须先要燃烧自己:潜心钻研用心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牢牢把握思想的精华,启发学生深思,带领学生走出课文走出课堂,走向充满人文气息的广阔天地。

雨果曾说“一颗心灵的叹息,能比一座城市的喧嚷道出更多的东西。”我常为自己能教语文而倍感幸福,中华民族丰富、深邃、优美的语言使我入迷: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凛然,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时时叩击我的心灵,让我欢欣鼓舞;李白杜甫的诗、苏轼李清照的词、柳宗元的记、周敦颐的说、朱自清的美文、鲁迅的小说……作品的思想、言辞常常拨动我的心弦,让我心潮澎湃。“教师自己首先要静心,要钻进去,深下去,积蓄内力,然后才有可能激情饱满地引领学生亲近课文,教师自身情感准备不足,教师自己没有被美文陶醉,就不要进课堂。” 我时常觉得自己就是一点火星,但始终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三、播撒火种--感染学生

“如果在教师的讲课里没有真正的、由衷的情感,如果他掌握教材的程度只能供学生体验他所知道的那一点东西,那么学生的心灵对于知识的感触就是迟钝的,而在心灵没有参与到精神生活里去。” 而拥有这一宝贵财富的老师“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对方(学生)发表议论。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少年和男女青年娓娓谈心。” 赞可夫就说“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因此,要将一堂课上好,首先作为授课者的我们必须充满激情。因为只有富有激情的课堂才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欲望,才能充分调动他们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想象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一) 情真意切地导入

一部交响乐要有摄人心魂的序曲,一场戏要有扣人心弦的序幕,一篇文章要有精彩绝伦的开头,同样,一堂出色的语文课也必然少不了引人入胜的导语。好的导语设计,可以使一堂课拥有一个好的开端,使师生的感情更易沟通,也更易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振奋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我非常注重导入这个环节,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精心设计不同的导语,常通过导入来牢牢抓住学生的心。

如:讲《紫藤萝瀑布》时,我这样设计:同学们,生活中的花鸟虫鱼,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哪一种曾触发你的联想,牵动你的情思?(同学们发言)的确,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像作家那样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细心观察,并认真体会,那么,山水花木、鸟兽虫鱼等平常之物都会带给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迪。今天,让我们到一条紫色的瀑布边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

讲《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这样导入:时每逢假日,总会带着小女儿去公园走上一遭。入园只觉绿意扑鼻而来:夹岸的垂柳、芳香的花草、葱茏的树木、碧绿的荷塘、青翠的藤萝,见着它们总觉备感亲切:目赏怡人之美景、耳听悦心之鸟鸣、口呼新鲜之空气,那本属繁芜的心灵得以荡涤,真是惬意舒畅、神清气爽。每至此,不觉感慨:如若生活中多这样几座公园,多几抹浓郁的绿,该多好!相信大家也一定有过类似的体验。其实,只要我们努力,生活中便处处绿意盎然。

今天,我们一起随宋淑运去国外浏览一番,想必定会开阔我们的视野、改变我们的观念、增强我们的意识。请打开课本24课《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

真情的导语似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意切的导语似电光火石,能给学生以人生启迪,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二)入情入理地读讲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青少年的情感尤其容易在一定的情境产生。因此,教师要想让学生真正把书读到心里,让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课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与作者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教师必须要用教学激情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耳濡目染之实,从而使心灵受到熏陶。为了创设情境,我常从带领学生动情朗读和入情入理的讲解两方面努力。

动情地朗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很认同这句话,因此,语文课上常要求学生动情朗读。动情朗读不但能够排除外来干扰和影响,便于思想集中,而且更是一种要动用全身器官(肢体、脑、口、眼、耳、鼻)的创造性的阅读活动。它是书面语言的声化,是通过声音来再现原作的一种手段。我常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感悟移入到作品中去,让他们觉得读这些作品其实就是在体验生活,就是在与作者对话。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更易领会文字的感情色彩,也更能深入体会语言的气势、节奏和神韵,使他们直接受到作品内容的感染和熏陶,产生情感共鸣,更增强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与记忆。学生非常喜欢我在课堂上动情朗读一些佳作,也喜欢自己在老师的指导下动情朗读,他们把能在课堂上朗读当做是一件骄傲的事。为此,我们班常常举行朗诵会。我知道,通过动情朗读,不仅能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更有助于他们入情入境,感悟自然与人生。

入情入理地讲解。我上课时始终要求自己做到:情绪饱满、感情充沛,并能绘声绘色、文采飞扬地讲解。

如讲《春》,必让学生感觉已置身于生机勃勃的春中;讲《鼎湖山听泉》必能同与学生在万籁俱寂之时,聆听那律动的泉声,从而感悟生命的意义;讲刘禹锡的《秋词》,那秋日晴空的一鹤,犹如身处困境的诗人,在肃杀的秋日却力排终难,仍“引诗情到碧霄”,学生与我同被诗人奋发进取,积极昂扬地进取之心所打动、感染,以致课堂上竟有好多学生在读“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时激动的留下热泪,这原是预料之外的事,然,那时我也被深深感动了。我想这也许正是因为我入情入理、文采飞扬地讲解,扣住了学生的心弦,触动了他们的“动情点”,激起了他们的相应的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进入了作品所展现的情境中去。

其实任意一篇好的作品,总会有一些意蕴深邃的关键句,而我总喜欢来重锤敲打、动情剖析它们,使其中饱含的思想、感情迸发出耀眼的火花,照亮学生的心田,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我觉得也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特殊魅力,深切感悟文学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

结语:语文课堂是一条涌动着激情的生命之河。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学会以真挚、强烈的情感走进心灵深处,时时将自己置于激情生命的原野,用真情去催化激情,为生命中的平凡而欢欣鼓动,用自己的率真、坦诚、热情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于漪老师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学之路漫漫,我仍不断求索,追求卓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周成平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

3、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用细节尊重感化学生教学总结.doc》
用细节尊重感化学生教学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0
下载全文